继续LC156的伪·分析话题= =~
依然是从已知剧情出发,不过这一次是德弗特洛斯角度。
从抗争的角度看,德弗特洛斯无疑是消极的。他从来都身处光辉四射的哥哥所投射下的阴影下,而对于这一处境,他不仅没有不满,似乎还心甘情愿。这也就是曾经奚落他的兵士,以后利用他的哥哥眼里看到的,“无意义”生存方式。 可惜,德弗特洛斯要真的就是这么一个完全听之任之、随波逐流的人,大概也就没有场兄弟反目的悲剧了。
这是LC155里的独白—— “我绝未曾想过要依赖哥哥。生活在阳光下也好,生活在阴影中也罢,这都近乎宿命。而对于宿命,无论是欣然接受,亦或是竭力反抗,都需要强大的力量。我选择接受生活在阴影中。难道,这终究还是错了吗?”
可以看出,在德弗特洛斯的认知里,对于既成事实、无论是改变,还是接受,都需要强大的力量。在他来说,二者在某个意义上是等价的, 而他选择的,是接受。 从惯常角度看,这种选择是消极的,而关于德弗特洛斯的这种消极态度,究竟是性格使然、环境逼迫或是二者皆有之,不好匆忙下定论。我只在这种态度已经存在的前提下进行推断。 但我觉得,要就此断定德弗特洛斯就是软弱,未免有些过于苛责了——一直以来,比起沐浴在光明中的哥哥,被视为“凶星”的德弗特洛斯就对身不由己有着更深的切身体会。阿斯普罗斯可以参加训练,通过正当途径获得相应地位。而这些都是德弗特洛斯可望而不可即的,想想看他挨鞭子的理由:去偷看哥哥训练。 而且,从那段话来看,德弗特洛斯确实选择接受凶星、影子的身份,但接受并不等于认同。换句话说,他容忍这一处身境地,但这并非真的相信那些理由。或者,这对他来说这也一种抵抗——不能用行动反对的,就以心灵否定——虽然这抵抗是消极的。从后来他阻止哥哥的行为看,无论如何,德弗特洛斯都保留着一份坚持。单纯随波逐流的人,对应该和不应该的界线不太分得这么清楚。 与此同时,顽强好胜的阿斯普罗斯已经在努力前进。 哥哥的前进道路不会是一帆风顺,即使他不说,德弗特洛斯也不至于完全不知情。听到传闻之后,德弗特洛斯马上就明白这会对阿斯普罗斯产生怎样的影响,并对他的可能动向有所了解。诚然无论身份、待遇或是认知,这对兄弟都没有处于平等位置,可他们依然互相关照。出于这些因素,德弗特洛斯甚至可能把消极抵抗看作是对哥哥的体谅——不增添麻烦,也可视为帮助。 就这样,德芙特洛斯觉得,自己已经在力所能及的范围里努力过了。后来阿斯普罗斯控制弟弟,是出于情感,也是出于权谋。这意味着即使高傲如他,也对德弗特洛斯的实力有着相当的评价。圣斗士的强大来自于他们自身的刻苦,很难想象一个完全放弃自己的人会拥有顶尖的实力。这大概可算是悲哀的侧例,证明德弗特洛斯并非完全没有努力。他之所以能够那么心甘情愿的看着哥哥取得“相衬的崇高位置”,大概也有这认知的原因。当人意识到自己是被施舍的,是很难做到如此坦然的。 可惜,即使德弗特洛斯心里并不打算、也并不认为是在依赖哥哥,这对减少其消极态度对阿斯普罗斯的影响还是毫无益处。恰恰相反,正因为他并不觉得自己有什么不对,或者即使觉得不对,也一样会用接受的心态来解决,这也就难以改变他们兄弟背离的恶性循环。当然,在这一点上,只责备任何一个都有失偏颇。阿斯普罗斯对此也难辞其咎。 换种肯定意味比较强的说法,就是反抗和接受确实都需要强大的力量,阿斯普罗斯选择的是前者,而德弗特洛斯选择的是后者。这就是他们最初的分歧。从此以后,自同一个原点出发的两人背道而驰,他们越是努力,就离对方越远。 直到那个时候,德弗特洛斯才发现:原来自己在哥哥眼里是这样的形象。震惊、困惑、愤怒、悲伤……种种情感一如阿斯普罗斯面对他的劝告和阻拦。或者,与更容易置身宽广世界的阿斯普罗斯相比,接触面更为狭窄的德弗特洛斯因此而受到的打击更大。更勿论他还是被迫违心犯错的那一个。 应该说从这个时候开始,德弗特洛斯才真正反省消极抵抗是不是错了。不得不说在实际效果上,心灵终究还是不能完全取代行动。也许仅仅承担自己,在别人来看往往就像什么都没承担。承认曾经的错误很容易,可是要承担这错误积累而成的当下就不那么容易了。他一直为之犹豫、担忧的、唯恐将为之付出的巨大代价——这不仅要否定过去的自己,更要面对现在的哥哥。看来德弗特洛斯并非不明白,这也就是阿释密达所言:控制德弗特洛斯的不仅是阿斯普罗斯的幻胧拳,也有他自己的心魔;而且,他自己已经知道了问题的答案。
于是,以这一思路来解释“变成鬼吧”和“我是我自己”,可以看到德弗特洛斯的痛心觉悟,考虑到这骤变的种种,含有些许情感冲动下自暴自弃的成分也说不定。 以这些为前提,“我是我自己”的意思,不是要除掉哥哥以顶替他的位置,而带有放弃消极态度,以独立人格着意承担起责任的意味。可叹的是,这转变首先需要他承担的——就算是可行的抉择、就算是冠以大义名分,也不能否认这必定发生的承担方式真是苦楚。那毕竟是他一直以来相依为命的兄弟,所以这样得到的也只能是作为“鬼”的自己。 事实上,走到这一步,无论德弗特洛斯作何选择,留给他的也无非是“哪一种悲剧”这样的余地。
从剧情来看,本就离群索居的德弗特洛斯,在这之后更远离圣域自我流放到卡农岛。在战争开始的很长一段时间里,他也没有要以双子座身份出战的意思。不过或许这又是一种消极承担责任的态度,笑,可能即使会在应对突发情况时作出意外之举,人长期的性格惯性还是很难彻底改变的。后来他的出战既是情况已经不容他坐视不管,也有知道了阿斯普罗斯将以敌人身份出现的因素吧。
看到这里,我个人倒是很理解他把双子座黄金圣衣背到卡农岛沉塘的心情了……
现在回过头来看他对希绪弗斯之死发出的感叹,真是……唉……
“对,我们就是要死而无憾。” 而他的哥哥,死不瞑目。 但即使再重来多少次,德弗特洛斯也还是要阻止阿斯普罗斯实现那心愿的。
下面是几个小小的Q&A,还是在现有剧情、个人推断和放弃“剧情需要”考虑为基础的。= =~
Q1:阿斯普罗斯为什么选择自己VS赛奇,德弗特洛斯VS阿释密达的对局?
A1:其实很好理解。
1、阿斯普罗斯的首要目标本来就是身为教皇的赛奇。高傲如他,很可能认为自己解决教皇不过是个时间问题;何况那时的教皇没有圣衣。利用德弗特洛斯,即使只能拖住阿释密达,也已经足以让自己达到目的 2、阿释密达已经声明要坚决处置始作俑者阿斯普罗斯,但是德弗特洛斯呢?他明摆着没有圣衣,而且受人控制利用。或许面对这样一个对手,阿释密达或许会有所顾忌?这也是未可知的猜想。 3、即使德弗特洛斯败下阵来,阿释密达也不太可能毫发无损。这样一来,阿斯普罗斯接下来要做的收尾就会轻松很多。 当然,阿斯普罗斯对德弗特洛斯的实力也有相当的评价,要是他能够直接替自己解决一个对手,那最好不过。
Q2:关于德弗特洛斯杀死阿斯普罗斯
A2:个人猜测出拳之时,德弗特洛斯的心境至少有三种因素:
1、从一开始德弗特洛斯就明确反对阿斯普罗斯的做法。 2、幻胧拳只有杀人才能得以解除,基于第一点,并没有完全被控制的德弗特洛斯会尽量避免向赛奇或者阿释密达出手。 3、阿斯普罗斯已经无可挽回,而这局面的造成也有德弗特洛斯自己的责任。既然不能再延续以前消极抵抗的错误,如今自己出手杀死阿斯普罗斯也是理应承担责任的一部分。 其实我还想说4、他当时确实对哥哥有比较单纯的杀意。既然我们都认同十数年、数十年的相依为命是如何难舍的宝贵,那么也应当能够理解因这情感转瞬就被践踏会产生出怎样刻骨的仇恨。
Q3:为什么德弗特洛斯不自杀力劝哥哥悬崖勒马?
A3:请注意:之前他并非没有劝阻过哥哥,结果大家都看到了,他哥给了他一记幻胧拳…… 从上面一点推断,自己对阿斯普罗斯的重要性很是堪忧,因而自杀能否打动阿斯普罗斯相当值得怀疑,而倘若打动不成功,已经被锁喉的赛奇教皇肯定会接着遭遇不幸。这风险实在冒不起,除非德弗特洛斯同时也在想“我死后哪管它洪水滔天。” 到了这里,可说兄弟间原本的感情恐怕也只能让这懊恼和不信任更加强烈。面对这样一个曾经亲密如今背弃的人,至少我不会首先想到以死相谏,活着尚且难以对付的局面,死了反而会容易解决?这种想法必须建立在相当的自信基础上,而这自信在开头就已经被打破了。
Q4:阿斯普罗斯为什么要叫弟弟出拳杀死教皇?
A4:从目前的表现看,阿斯普罗斯是个非常高傲的人,而在他眼里,德弗特洛斯又是比较容易“认命”的。从这一的思路推断—— 1、倘若德弗特洛斯已经杀死阿释密达,那么即使幻胧拳已经解除、即使他有再多的不满,也只有为既成事实所胁迫,做自己的同谋。叫他出手,可以进一步巩固同谋的事实。 2、倘若德弗特洛斯没有杀死阿释密达,叫他出手也对自己有利: 一来,幻胧拳未解除的弟弟肯定不会忤逆自己,而这么做了以后,弟弟必定只有成为自己的共犯。这样一来,以后清醒过来的德弗特洛斯,只有三缄其口,也更易于控制。即使万一弟弟要揭发自己,亲手杀死教皇的事实也足以令他百口莫辩,自己还可以反打一耙,顺理成章的揭发、处决、立功。 二来,万一阿释密达留一手,那么叫弟弟出手,首先会受到攻击的多半也就会是德弗特洛斯。这种想法不过是他利用弟弟对赛奇打前哨的翻版。如果阿释密达没有后手或已经被揍倒更好,杀掉教皇之后再去补一拳就万事大吉。 3、不得不说,阿斯普罗斯的这种行为,确实带有胜券在握之后,洋洋得意的夸耀示威成分。这也是高傲之人的通病……在他的认知里,无论如何,主动权总是掌握在自己手中。
他可能也想过德弗特洛斯的反对,但是基于自己的认知,他还是断然否定了这可能,也或许他根本就不担心这样一个弟弟能够对自己的计划产生多大影响。然而,德弗特洛斯正是他事败身亡的关键一环, 于是说,也难怪他会觉得自己的功败垂成都是弟弟的错。一活过来就迫不及待的【划掉】疼爱【划掉】揍死弟弟去了……
看上面,其实你们兄弟缺的不是IQ,是EQ……╮(╯_╰)╭
PS:156话最不可思议(之一):这两场战斗之间究竟相距多远……?= =lll |